

为切实做好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融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性爱网组织开展“对话杰青”“学科前沿介绍”“青年科学家面对面”“朋辈交流”以及师生融乐体育文化活动,全方位助力新生开启科研新征程。
在“对话杰青”活动中,蔡鹏教授与同学们围绕研究生成长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他指出,研究生阶段充满可塑性,鼓励大家勇于树立远大志向、积极探索未知。针对“普通人如何取得成功”的疑问,蔡鹏教授强调“不应被天赋定义,要拒绝平庸、大胆实践”,并就横向项目与科研的平衡指出,“横向项目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既有助于掌握实用技能,也能切实服务产业需求”。整场交流气氛热烈,为同学们的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刘玉荣教授以“研究生如何做科研”为主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他系统性地分享了做科研的关键步骤和实用技能,为研究生们的学术之路提供了清晰指引。刘玉荣教授特别提醒同学们:“选题阶段就要主动联系导师,多沟通才能产生好的Idea”,并鼓励大家培养团队意识,在合作中进步。
在“学科前沿”介绍会上,李小坤教授以“万物土中生”为引,系统介绍了土壤与植物营养系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他殷切嘱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勇于发问;即便实验遇到困难甚至失败,也要学会从中总结经验、持续向前——这才是真正的科研成长之路。邱国红教授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他指出,环境科学与工程不仅涵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传统方向,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刘诗诗教授系统阐述了地理信息技术如何成为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她指出,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空间智能分析方法和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正深刻改变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青年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中,周云教授围绕污水处理前沿技术与研究生科研成长,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分享。周云教授聚焦“污水处理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以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为核心,剖析了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应用前景,同时延伸至海水处理领域,为新生们勾勒出清晰的专业图景。徐保东副教授围绕研究生学术成长,从专业认知、读研规划、科研素养等维度,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谈及专业领域,徐保东教授以“遥感”为切入点,结合“叶片颜色与波谱”的关联,生动阐释了遥感技术的原理。他强调,研究生阶段需明确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和持久的努力深耕学术,在遥感等前沿领域不断探索,方能在学术之路上行稳致远。
在土壤标本馆的实践活动中,易层老师为同学们系统讲解土壤成因、分类研究及土壤普查历程,并集体观看《三普之歌》宣传片,感受土壤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同学们通过观察各地土壤标本、多感官体验,深刻理解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切实体会到土壤科学在保障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武松伟老师为前来体验活动的新同学们介绍了我院种植的柑橘情况,并讲解了不同元素对柑橘开花结果以及甜度的影响,并强调“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虽然少,但也是必要的”,他同时介绍了部分柑橘的种类,不同种类柑橘的性状的差异。
“朋辈交流”环节中,王文涛以“学术坚守,铁碳共舞”为主题,分享了深耕红壤修复、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经历;李博涵则以“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为题,动情讲述徐本禹老师的支教事迹与个人实践,诠释了“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深刻内涵。
性爱网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多元活动设计,旨在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学校和性爱网的特色、适应研究生新阶段的学习生活、提前做好科研学习规划、树立科研信心,对研究生新生顺利过渡到新的人生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字:罗昌丽
图片:罗昌丽,姜泽宇
审核人:艾 力